
鈑金件加工是將金屬板材通過沖壓、切割、折彎、焊接等工藝加工成特定形狀和尺寸的零件的過程,廣泛應用于電子、汽車、航空航天等領域。為確保加工質量和效率,需注意以下關鍵事項:
一、設計階段注意事項
合理設計結構
避免尖銳轉角:尖銳轉角易導致應力集中,加工時易開裂。建議采用圓角過渡(半徑≥板材厚度),降低應力風險。
控制折彎半徑:折彎半徑過小會導致板材破裂,需根據材料厚度選擇合適半徑(如冷軋板通常為0.5-1倍板厚)。
預留加工余量:切割、沖孔等工序需預留余量,避免因材料變形或尺寸偏差導致零件報廢。
明確材料要求
根據零件用途選擇材料(如冷軋板、不銹鋼、鋁合金等),并注明表面處理要求(如鍍鋅、噴漆、氧化)。
避免不同材料混用,防止焊接或電鍍時產生電化學腐蝕。
標注公差與形位公差
明確尺寸公差(如±0.1mm)和形位公差(如垂直度、平行度),確保零件裝配精度。
二、加工前準備事項
材料檢驗
檢查板材厚度、表面質量(無劃痕、銹蝕、油污)和材料成分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。
對特殊材料(如高強度鋼)需進行預處理(如退火),消除內應力。
工藝規(guī)劃
制定合理加工順序(如先切割后折彎,避免折彎后切割導致變形)。
選擇合適模具和刀具(如沖孔模具間隙需匹配板材厚度),減少毛刺和變形。
設備調試
檢查沖床、剪板機、折彎機等設備精度,調整參數(如沖壓速度、折彎壓力)**佳狀態(tài)。
對數控設備(如激光切割機)進行程序校驗,防止撞刀或過切。
三、加工過程控制事項
切割工序
激光切割:控制功率和速度,避免過熱導致板材變形;定期清理切割頭,防止噴嘴堵塞。
剪板機切割:確保刀片鋒利,調整間隙均勻,防止板材邊緣毛刺或扭曲。
等離子切割:注意氣體流量和切割速度,減少熱影響區(qū)(HAZ)硬度變化。
折彎工序
根據板材厚度和折彎角度選擇下模V槽寬度(通常為6-8倍板厚)。
控制折彎速度,避免快速折彎導致板材回彈或裂紋。
對復雜形狀零件,采用分段折彎或多次成型,減少應力累積。
焊接工序
選擇合適焊接方法(如點焊、弧焊、激光焊),控制焊接電流和時間,防止燒穿或未熔合。
焊接后進行去應力處理(如振動時效、退火),減少變形和開裂風險。
對不銹鋼等材料,采用氬弧焊并充氬氣保護,防止氧化。
表面處理
噴漆前需徹底清潔表面(去油、除銹、磷化),確保涂層附著力。
電鍍時控制電流密度和時間,避免鍍層起泡或脫落。
對需要導電的零件,表面處理后需檢測導電性能。
四、質量檢測與后處理事項
尺寸檢測
使用卡尺、千分尺、三坐標測量儀等工具檢測關鍵尺寸,確保符合公差要求。
對形位公差(如平面度、垂直度)進行專項檢測,防止裝配問題。
外觀檢查
檢查零件表面有無劃痕、毛刺、裂紋、變形等缺陷,必要時進行打磨或拋光。
對噴漆或電鍍零件,檢查涂層均勻性、光澤度和附著力。
功能測試
對裝配類零件進行試裝,驗證配合間隙和運動靈活性。
對密封類零件進行氣密性或水密性測試,確保無泄漏。
包裝與存儲
根據零件形狀和材質選擇合適包裝(如泡沫、紙箱、木架),防止運輸損傷。
對易腐蝕材料(如碳鋼),涂防銹油或采用真空包裝,延長存儲壽命。
五、安全與環(huán)保注意事項
操作安全
穿戴防護裝備(如安全鞋、護目鏡、手套),防止切割碎片或飛濺物傷害。
定期檢查設備安全裝置(如急停按鈕、防護罩),確保其有效性。
環(huán)保要求
對切割、焊接產生的廢氣進行凈化處理(如安裝除塵設備),減少粉塵排放。
分類回收廢料(如金屬屑、廢油),遵守危險廢物處理規(guī)范。